近日,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共同指导评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2022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名单公布,我校校友酒店与烹饪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17届毕业生王赛俊作为基层创业典型成功入选。这是教育部颁发的首届“基层就业卓越奖”,全国有39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和60名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荣誉,其中上海市共有9名高校毕业生和1名教师获此荣誉。
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回望来时路逐梦前行启航青春新征程
2017年,王赛俊从上海旅专毕业后,在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PICH餐旅服务学院担任西餐教师。
2018年的夏天,有感于身边的同龄人大多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好好吃饭,且轻食逐渐成为当今年轻人的主流饮食选择,王赛俊决心创立一家轻食品牌,开展以轻食便当为主的外卖业务。
王赛俊制作的轻食便当质优、物美、健康,很快便获得了顾客的大量好评。半年内,这家轻食品牌便有了数十家门店,分布于江西、上海、杭州等地。王赛俊后来也多次受邀担任驻沪加拿大、瑞士、英国和南非领馆主厨,将他的美食心得分享给不同的受众。
砥砺深耕 整装待发助乡村
2021年伊始,不少轻食品牌开始以红薯、紫薯为主食。王赛俊的一些客单量高的门店,以红薯、紫薯为主食的产品,日销量很大,门店时常准备不及且品质不稳定。
于是王赛俊带领团队开始走访客户调查,了解需求和价格,并着手进行研究。团队起初经历了各种失败,比如:产品形态不稳定、口味不对、成本过高等。
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王赛俊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了各种轻食类的地瓜冷冻深加工产品十余款,深受客户好评。目前上海、杭州等国内多数头部轻食连锁品牌均由其提供地瓜系列产品。
2022年,王赛俊带领团队深入基层,探索乡村振兴,在山东等地通过承包种植和合作种植等多种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种植红薯、紫薯品种,为周边群众持续提供就业岗位。
功不唐捐 特色产业新发展
王赛俊,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项实习实践,在不断学习中积累了多项职业技能,为创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他的辅导员刘宗耀老师说,“王赛俊在餐饮(西餐)行业发展起来,非常不容易。他有担当、有目标,对自身专业感兴趣,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实践和积累,吃了很多苦,也培养了能力特长,充分调研市场行情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找准切入点,成就了今日的作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红薯类产品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红薯不再仅是填饱肚子的主食,而成为一种健康食品,重回百姓餐桌。中国红薯市场需求分化,以健康为目的的鲜食消费比例逐年增加,饲用比例持续下降,淀粉加工用原料基本保持稳定,优质专用化鲜食品种正逐步取代传统品种。过去几十年间,红薯产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红薯精深加工产品系列,目前处于新兴朝阳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这些年,王赛俊坚定信心、锚定目标,勤劳创业、苦干实干,努力做服务乡村的“领航员”,基层党建的“组织员”,基层治理的“助推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
且看今朝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舞台。努力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在基层发光发热,是王赛俊一直以来的愿望。
未来,他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这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愿更多的毕业生追随着时代的呼唤,用平凡书写不平凡,让青春因奋斗在基层而闪耀。